两江公证处调解案例荣获2022年度重庆法院多元解纷优秀调解案例 |
【我要纠错】 |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 ||
|
两江公证处在法院成立“曾姐公证调解室”以来,切实践行“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专业力量与优势,积极探索公证人员参与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新路径,2022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1000余件,接待来访人员8201余人次,多项成绩获得各方肯定,成功打造了参与司法辅助的公证品牌,从实践层面为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业务提供了全新样本,积累了可借鉴、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近期,两江公证处“曾姐公证调解室”驻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调解员联动多方成功调解“四川省某公司等16家民营企业与中国建筑某工程局买卖合同系列纠纷调解案”获评2022年度重庆法院多元解纷优秀调解案例。
案例分析
某建筑公司先后与四川省某公司、重庆市某公司等十几家民营企业签订建筑材料采购合同。后受疫情影响,该建筑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产生大量建筑材料欠款纠纷,供货商涉及重庆、四川等地十几家企业。2022年4月以来,多家供货商先后向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该建筑公司支付合同约定货款,该系列纠纷涉及总案件数达50余件,涉案标的4000余万元。
法院在登记立案中发现,该案件具有数量众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等特点,考虑到纠纷双方属于长期稳定的合作单位,在征得当事方同意后,将案件分派至两江公证处驻法院的“曾姐公证调解室”调解。
案例进展
驻点调解员接到案件后,联合法院、属地街道办事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建设单位、建筑公司及下游供货商“三角债关系”较为常见。针对企业实际困难,调解员充分听取各案件中当事人诉求,积极引导企业采用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协调企业达成科学、合理、可行的调解方案。
调解过程中,驻点调解员基于各方系长期合作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供货方对建筑公司受疫情影响等客观因素而拖欠货款得以谅解。随后,调解员根据各案件货款到期时间、欠款金额等情况,促使各方协商达成了分期支付调解协议。协议达成后,各方当事人向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该系列纠纷在诉讼前通过调解方式得以成功化解。
经历了本次系列纠纷的成功调解,建筑公司主动对相关合同文本进行修改,并将“双方一致同意优先适用诉前调解机制,并同意申请司法确认”作为纠纷解决的优先选项。本案是“曾姐公证调解室”在法院指导下,联动属地街道办事处等多方,深入调研、摸清事实、协同化解,不仅实现了诉前巧化纠纷的目标,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还协同法院创新了多元解纷联动新机制,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充分展现公证调解在多元化解纷领域智慧力量和职能优势。
(责任编辑:王晓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