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探索“公证+”治理样本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稿件来源:红网时刻 发布时间:2025-09-02 14:55:14

“为民解忧暖人心,尽心尽责办实事!”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荣盛华府小区业主代表把一面写满谢意的锦旗,郑重交到市住建局、市司法局、市业主组织促进会代表手中。

就在一个月前,这个因房屋质量、物业纠纷而“交房即维权”的小区,通过“辅导+公证+技术”创新模式顺利选出首届业委会,走上了自治共建的新路子。

这只是株洲探索公证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株洲市国信公证处不断把公证力量嵌入社区一线,帮助业主大会、业委会和物业管理走向规范透明,让小区治理真正“看得见、信得过、管得好”。

痛点之下 公证走进居民身边

“房屋裂缝、管道漏水,大家都不愿再交物业费,收缴率不到 10%。”回想几个月前的荣盛华府,小区居民张先生直言“像困在死胡同”。

类似困境并非个案。随着城市扩张、大量商品房集中交付,一批“青年小区”进入管理磨合期——矛盾积压多、业主大会成立难、投票程序乱,街道社区常年疲于“灭火”,法院也被物业纠纷挤占审判“跑道”。小区那些事儿,说是“鸡毛蒜皮”,却直接决定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株洲国信公证处决定主动下沉,把原本更多出现在继承、合同等场景的公证搬进居民小区,帮助解决最现实的治理难题。

从2021年起,公证处成立“公证服务物业课题组”,2024年成立“物业管理公证项目组”,党员干部带头,联合市住建局和市业主组织促进会,探索“辅导+公证+技术”的新模式。目标很直接,把法律的严谨、公证的公信和科技的高效结合起来,让小区的民主决策不再流于形式。

“公证助力小区治理,最大的意义就是把矛盾化解在前端。”株洲市国信公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证员既有法律专业性,又保持第三方中立,可嵌入业主大会、物业交接、物业资金监管、满意度调查等环节,确保程序合法透明。同时,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公证涉及民生事项的收费标准普遍较低,有些事项还能免费提供服务,为业主减轻经济负担。

实践落地 居民送来一面面锦旗

这种探索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扎扎实实落在了一个个小区里。

在芦淞路新城中小区,600多户居民多年没能成立业委会。公证处三名公证员加班加点,把线下投票与线上录入双重结合,确保每一张选票合法有效。今年5月,首届业委会正式成立,业主们第一时间送来锦旗致谢。

在汉华国际小区,为了明晰新旧物业公司的权利义务,公证员提出“提存公证+共管账户”方案,将物业费提交公证处监管,既保障资金安全,又有利于维护业主和物业公司的权益,获得多方认可。

“我们不断尝试用科技手段为治理提效。”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证处自主研发“公证投票系统” 和“满意度测评系统”,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投票、打分,后台实时记录,公证员全程在线监督,既省纸又防作弊。

物业费怎么收、如何用,商业部分的租金如何分配等,都是业主最敏感的问题。公证处推出“资金监管系统”,物业费、公共收益先进入公证提存账户进行监管,进出都有流水,再也没有“糊涂账”。

小区车位使用权因缺乏规范的权利凭证容易扯皮,如今通过“株洲公证车位备案平台”微信小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车位使用权备案证书》,日后车位买卖、出租、继承等再也不用担心权属不清的问题了。

三年来,公证处走进30多家小区,组织普法宣传40余次,解答咨询超1500人次。各小区的成功实践让居民直观感受到公证带来的变化,选举公开透明了,资金管理有保障了,矛盾也能更快化解。

“以前总觉得公证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它其实就在身边,帮我们守住了家门口的公平。”有居民这样评价。

一面面锦旗、一声声点赞,“公证走进小区”在株洲正逐渐形成共识。下一步,株洲将把“公证+”模式延伸到老旧小区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新场景,让更多居民在“最后一公里”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杨茸 株洲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鸥)
 
通知公告
· 司法部关于免去毕克菲等84人公证员职务的决定
· 司法部关于任命滕心怡等165人为公证员的决定
· 司法部 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公证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 司法部关于免去梁红梅等87人公证员职务的决定
· 司法部关于任命张魁魁等184人为公证员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24年度公证员任免职公告
· 公证法颁布二十周年
· 中国公证协会领导
· 中国公证协会第九届理事会
· 中国公证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
· 中国公证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瞬间
· 周院生在印尼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