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溯源守护五常大米 赋能乡村振兴 |
【我要纠错】 |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 ||
|
黑龙江五常市,金秋九月,稻浪翻滚。时值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围绕“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的主题共庆丰年,这片黑土地也迎来了它最美的季节。
这里是中国优质大米的摇篮,五常大米,凭借其独特的香气与卓越品质,长久以来享誉全国,是公认的“米中瑰宝”。为助力这一优质农产品引入广东市场并建立坚实的消费信任,今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公证处携手广东某企业,为其核心产品“稻花香2号”量身定制了全程公证溯源方案。溯源团队远赴原产地,用法治与科技的力量,用心用情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品牌新篇:法治信任夯实发展基石
五常大米,因其诞生于世界珍稀黑土带、沐浴于独特山环水绕气候而闻名,其代表性的“五优稻四号”(俗称“稻花香2号”)以米粒饱满、香味浓郁、蒸煮口感极佳而闻名。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已达713.41亿元,连续九年蝉联全国大米类榜首。在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巩固消费者信任、提升品牌信誉度,公证溯源这一创新举措应运而生,为品牌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公证溯源:为金牌大米价值“加码”
9月13日,五邑公证处的专项法律工作组远赴五常市,启动了国内首次由公证机构全程主导的五常大米公证溯源项目。这标志着在一般防伪与企业自律之外,公证公信力正式介入,为这片“中国金牌大米”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律防线。
公证员现场记录水稻收割、运输流程
据五邑公证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一项免费公益助农法律服务,从大米生产源头介入,覆盖收割、烘干、脱粒、加工到包装的全过程,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实时记录和公证存证。公证确保影像、数据、文书等材料符合法律规范,同时在检验环节引入AI识别技术,精准判别产品是否与原产地特征一致,有效防范恶意掺假,构建起一条完整、严谨、不可篡改的“溯源证据链”,并为每一件产品生成唯一的“公证溯源码”。
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查看大米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记录。同时,利用VOID防伪涂层与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多重防伪,确保“一物一码、不可复制、全程可溯”。扫码后,消费者还可随时唤醒24小时智能客服,它不仅解答溯源疑问,更能生动地讲述五常大米的历史、“稻花香2号”的品种特点以及黑土地的地理优势,将产品的道地性故事娓娓道来,成为品牌传播的贴心使者。
助农兴农:智慧公证赋能五常大米品牌建设
公证溯源不仅助力乡村振兴和食品安全保障,也是一次技术赋能农业、推动“信任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
负责人介绍:“公证溯源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以及AI视觉识别等技术,将生产环节数据化、可视化,让农民种得明白,消费者买得放心。”
数据赋能还原每一粒米的真实“身价”。通过扫码获取的产地、品种、生产方、检测数据等信息,让“稻花香2号”的价值不再仅依赖品牌宣传,而是靠真实数据说话。“AI让公证从静态的‘见证’升级为动态的‘预警’、‘赋能’与‘沟通’。”
更重要的是,此次公证溯源实践为其他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江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全市公证行业正系统总结此次五常大米公证溯源经验,推动该模式向更多特色农产品延伸。
秋风送爽,稻香四溢。当科技赋能法治,当数据铭刻真实,公证溯源这座连接田间与市场的“无形桥梁”,正以其特有的公信力与科技力,在广袤田野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信任”,为农业品牌建设和食品安全保障注入崭新而持久的活力。
(供稿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公证处)
(责任编辑:王晓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