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浙江公证知识产权 保护报告 |
【我要纠错】 |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 ||
|
2024年,浙江省公证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紧扣省委省政府“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优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全面护航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年共办理知识产权保全证据公证1.6万余件、商标转让公证700余件、电子数据取证12万余件,参与诉前调解3000余件,服务覆盖科技创新、跨境贸易、商业秘密等核心领域,彰显公证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独特价值。
协同共治: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
1.深度融入政府治理体系
宁波、温州、台州、嘉兴等地公证机构进驻当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市场监管、海关、法院等部门建立“一站式”协作机制,实现侵权线索联查、证据联固、纠纷联调。义乌市公证处数字公证服务系统实现与政府数据平台对接,推动知识产权存证、确权、维权全流程线上化。
2.全域推进知识产权普法
各地公证机构开展公证护航创新活动,面向电商园区、科创企业等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宣讲。杭州市杭州互联网公证处走进四季青时尚中心、义乌市公证处走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际陆港电商城、台州市合信公证处走进模具(塑料)大脑产业线,普及公证在商业秘密管理、跨境维权等方面的案例与服务。
3.深化产业创新需求研究
宁波市公证协会协同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局等职能部门,聚焦数据资产价值化与侵权治理难题,开展“数据知识产权流转机制”与“侵权悬赏公证应用”研究,探索运用公证保管工具,开展数据知识产权流转、融资,探索通过公证公告、提存等一揽子服务保障悬赏资金安全性,为知识产权侵权治理注入法治化、市场化新动能。
专业赋能:锻造知识产权保护尖兵
1.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
我省多家公证机构组建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团队,培养公证员成为专利代理人、技术专家、涉外法律顾问的复合型人才,形成“公证+专业顾问”协同服务的模式。杭州市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公证员参与编写的《保全证据公证操作指引》一书,聚焦保全证据公证,推动知识产权公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
2.创新快速响应机制
推行知识产权公证“三优先”服务(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出证),缩短响应时间和出证时间,紧急案件实现“即时响应、当天固证”。针对电商平台“6·18”“双11”等节点,设立临时公证服务点,及时处理线上侵权案件。
3.拓展纠纷化解新路径
义乌市公证处联合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法院签署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和公证参与调解工作框架协议,义乌市公证处设立知识产权公证云调解中心入驻市级社会治理中心,统筹负责知识产权调解案件的分配调控、进度监督和质量把控,确保受理、办理、结案“三即时”。宁波市鄞源公证处成立鄞源商事调解中心,设立知识产权联调工作站,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调解,作为浙江法院系统依法规范涉知识产权批量维权案件的经验素材。
技术驱动:引领电子数据保全新模式
1.平台提升电子证据取证效率
全省推广公证电子证据平台,打破时空阻隔,实现电子证据“实时取证、实时固定、实时保存”,最大程度方便当事人,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痛点与难点。目前,电子证据平台上传的数据量已超过传统取证方式的8倍。
2.电子数据存证构筑“保险箱”
针对企业核心商业秘密,提供“哈希值存证+原文碎片化存证”公证服务;针对手机聊天记录、本地存储文件、第三方平台数据等可能因保管不善、技术淘汰而灭失的数据,提供“云端加密存储+本地物理存储”双保险公证服务,满足电子数据防篡改、防泄露等要求,随时应对当事人知识产权保护新需求。
公证护航创新生态的浙江实践
2024年,浙江省公证行业以“法治护航、数字赋能、开放协同”为核心,全面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生态。通过深化政企协同、锻造专业团队、引领技术革新,为“创新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公证服务不仅成为企业维护权益的“法律盾牌”,更通过技术应用与驱动,推动公证知识产权保护迈入数字化新阶段。展望未来,浙江省公证行业将持续深化“智慧公证”体系建设,推动公证服务深度融入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贡献浙江智慧。
(责任编辑:王晓鸥) |